1991年人民日报5月份,人民日报第一次刊登了一个希望工程的募捐广告,这个募捐广告是我自己亲笔写的:在陕西省镇安县有一个小女孩儿,父亲去世、母亲出走,成为了一个孤儿,带着弟弟生活,所以失学了。但是她不愿意离开学校,在做农活的空余时间读书,考试的时候,她在卷子后面写了四个字“我想上学”。这个故事在人民日报发出来以后,开始在报纸上登募捐广告,仅人民日报就收到了2800封信。这个孩子后来读书读的很好,毕业以后她本来可以留在城市工作,但她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。第一个月的工资是125块钱,她捐了50块钱给镇安县希望工程办公室。这个是破天荒的,在人民日报上发募捐广告,是我半夜想出来的。那时候经常半夜时候想问题,怎么样使筹款有效。我们当时每天写募捐信,所有的工作人员写募捐信发出去,成本很高,效率很低,但是后来就这样做起来了。
一、方向转变:从运作型基金会到资助型基金会
今天的会议我认为给我的题目,以及整个大会的题目都非常好:从独善其身走向价值共创,中国基金会的蝶变之路,完全符合我的想法。独善其身是什么意思?穷则独善其身,达者兼向天下。中国的公益和基金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,其一是基金会数量少,我国只有7000多家基金会,美国有10万家基金会;其二基金会发展的资金来源不平衡,在其他国家,基金会基本上不是吸纳吸金的机构,是给钱的机构。美国社会一年的捐款超过4000亿美元,其中82%左右来源于个人的捐款,不到5%来自于企业。但中国现在的捐款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公众,主要还是企业。此外,基金会所扮演的业务角色亟需转变,美国社会一年有13%的捐款来自于基金会,基金会扮演资助的角色;而在中国,基金会是吸金的机构,中国的资助型基金会支持草根NGO发展的大概也就是1%,7000家有70家资助型的基金会吗?
2014年美国的基金会是86726家,运作型基金会3687家,在全部基金会当中只占4.3%。中国的基金会主要是自己有钱自己花,我们整个公益的生态目前是偏离的。好的公益生态是有钱出钱,有力出力。出力的组织都是在社区、在基层,他们真正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,他们知道怎么样为社区服务,怎么样把钱花好。基金会主要是支持这些优秀的NGO把事情做好,让他们有资金来源,优势互补,合作共赢。
中国基金会为什么是这样的状况呢?我有一篇关于资助型基金会价值这本书的序言,我写了很多,今天就不展开说了。我们不说资助型基金会哪个好哪个不好,哪个优秀哪个不优秀,运作型基金会有非常优秀的,像真爱梦想这样的基金会非常优秀,不是优劣的问题,而是反映我们这个行业的发展水平还非常初级。
在中国,很多基金会一开始是运作型的,慢慢觉得应该做成资助型基金会。像壹基金、爱友基金会等等,一开始不接受发展成为资助型基金会,伴随机构发展,逐渐意识到做资助型基金会会更有效率,更能够体现影响力,推动社会创新。所以现在提出从独善其身到价值共创,中国基金会发展的蝶变之路,这个口号的方向感很好。
二、如何转变:打造中国公益慈善的供应链生态圈
运作型基金会如何转变成资助型基金会?我认为有三个类型的基金会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。
第一,有政府背景的公募基金会转型,扶持草根组织
慈善总会每年的评估几A级,挂的是基金会的牌子,这就是叫慈善会的基金会。这类机构有政府背景,有系统的网络,有比较有能力的人。由于政府背景支持,此类机构吸收资源、动员资源的能力非常强,大部分的资源进入这些机构。但是这些机构在改革、创新、转型方面非常难,为什么难呢?首先,改革路径依赖,要摆脱这个路径依赖并且超越非常难,大量资源从民间流到这些机构,这些机构再流向政府。为什么有路径依赖呢?这里面有利益铁三角,企业愿意给机构捐款,因为企业捐款以后可以搞好政商关系,政府官员可以出来站台,甚至做政府的项目,所以公募基金会愿意和政府合作,政府也愿意给有政府背景的企业捐款。在此背景下企业、公募基金会、政府成为利益铁三角,这个铁三角就是一个路径依赖,要想打破非常困难。
此类机构怎么样能够走出来呢?民政部有三家基金会,他们从成立之初,或者开始亮相就和草根NGO合作。
第一家是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,第二家是中华社会福利基金会,第三家是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。
这三家基金会走的是和草根合作的道路,现在发展的特别好,他们大量的和草根合作的基金,也都名列前茅。这三家机构成立时间很短,运作时间很短,没有过去成熟的公益项目、公益品牌,没有资本,也没有包袱,他们一身轻,最后走了和草根NGO合作的道路,做的很好。
这三家基金会的主要领导人都是来自于团中央,都是听了我的课他们应该怎么做,中华儿慈会一开始得到了我朋友5000万的捐款,我受捐款人的委托帮助中华儿慈会做设计。我一去就让他们改名,他们原来是中华少基会,我说一定要改成中华儿慈会,而且要定为民间性资助型的基金会。2012年中华儿慈会碰到一个小数点风波,一个小数点点错了,4个亿变成了40亿,媒体轰炸说它洗钱,比郭美美当时的舆论还要大。两个月之后我过去,发现每日的捐款从之前的20万上升到40万,热线电话都打爆了。过去知道中华儿慈会的人很少,而现在几亿人知道中国儿慈会,有少数1%到2%的人很关切他们到底是干什么的,到网站上就会发现,中华儿慈会资助了200多个儿童慈善机构,都是很有名的,做的很好的慈善机构,而这些慈善项目透明度做到了每天的财务流水每天公布。
陕西省慈善总会的网站上也有捐款流水的公布,这已经超出了法律法规的要求,超出了公众的预期,大家看到这么好的机构就会进行支持。除此之外,受它支持的200多家草根儿童慈善机构一起来挺它,他们动员自己的用户群体来支持力挺中华儿慈会,捐款也随之增加。因为接地气,因为支持草根组织,所以中华儿慈会有了根基,这是很优秀的,打不倒。
中国红十字会因为郭美美事件,到现在都还在重塑社会公信力,尽管郭美美跟中国红十字会没有任何关系,就是一个乌龙,但大家可以想想其中的奥秘。跟草根NGO合作,不只是帮别人,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有更坚实的根基。任何一个行业,只有大家都起来,繁荣起来,活跃起来,只有这个行业整体兴旺起来,行业价值才能体现,才能受人尊重,这是我们第一个需要突破的。
第二,社区基金会探索,联合募捐支持草根组织。
社区基金会具有公募资格,可以和草根组织合作,可以说我们希望基金会能够有的好的表现,社区基金会都能够做到。
社区基金会有哪些功能呢?美国有700多家社区基金会,基本的定位是为有钱人管理慈善资产。社区基金会会问资助人的意愿,帮助资助人将善款用好。纽约社区基金会有2500多个慈善信托基金,大部分是遗产捐赠,一进纽约社区信托满墙都是照片,2000多幅照片都是捐款人,他们一起建立一个基金,根据捐款人的意愿使用善款。我看到有一个舞蹈家一笔遗产捐赠,他的遗嘱要求就是这笔基金用于保护舞蹈家的大腿,因为舞蹈家是靠大腿的。八九十年过去了,这笔资金还在。按照资助人的意愿实现公益理想和公益愿望,并且可以以自己的名字、父母的名字、夫妇的名字冠名,也可以让子女从小进入公益领域。所以社区基金会是帮助有钱人打理慈善资产的,目前中国的社区基金会在这方面还没有做开。
社区基金会可以引进美国联合之路的模式,做联合募捐。联合之路在美国已经有172年的历史。联合之路在美国每个城市都有,它是132年以前的丹佛市出现的,当时丹佛市有很多草根的慈善组织,这些慈善组织纷纷向当地企业募捐,企业老板受不了,说慈善组织能不能联合起来派一个代表,我们捐赠后慈善组织再拿去分,联合之路随之产生。联合之路每年募捐40多亿美元,在全世界每年募捐50亿美元,有2800万的志愿者。
我参加过美国联合之路的一些活动,看他们如何募捐。一个城市有一个联合之路,类似于我们一个城市有一个地方慈善会(慈善会应该走这条路,包括社区基金会),一是给有钱人管理慈善资产,二是为草根NGO筹款。联合之路每年会做一次地毯式的募捐运动,帮助当地草根组织筹款,他们在这一年当中会策划怎么募捐,善款如何使用,最后企业选择自己捐赠在哪个项目或机构。这个募捐是地摊式的,这个城市有一万个企业,这些企业都会与联合之路工作人员交流募捐怎么做。由于募捐善款最终都是支持当地的草根组织,支持当地社区慈善组织发展,整个运动获得了大家的积极响应,支援者参与、企业员工捐款、草根机构得到支援。联合之路的影响力也随之扩大,这是社区基金会可以做的事情,空间非常大。
第三,企业基金会动员,专业资源嵌入联合募捐。
美国10万家基金会当中,有2700家企业基金会。因为在慈善的概念下慈善主要是个人行为,企业主要是把商业做好,因而企业基金会很少,多是企业家的家族基金会,比尔盖茨基金会每年500亿的善款,主要是企业家个人在支持。中国企业做慈善比较多,企业有专业人员,中国的企业基金会要发挥自己的优势:企业如果有企业基金会,可以动员志愿者到一些公益组织、草根组织做专业服务,这也是潮流。一个软件工程师、一个IT数据工程师,结果到老人院给老人洗头,这就有一些浪费专业,他们应该去帮NGO建立募捐的数据库,帮助他们提升专业能力,这是企业志愿者可以做的。
联合之路是企业动员员工捐款,企业匹配资金,把这些钱能够支持当地的社区公益组织的发展,我们的企业基金会完全可以借鉴联合之路的模式。我当了中华慈善总会的副会长后提出一个建议,希望整个慈善会系统按照联合之路的模式进行转型,结果我被赶出去了,我动了他们的奶酪,最后我在慈善总会11月后辞职。联合之路希望通过慈善总会把它的模式落地,去年慈善总会和联合之路谈,说我们要落地,有一个机构要对接,中华慈善总会说对接不了,于是联合之路找了上海慈善基金会,联合之路中国办公室在上海落地。
联合之路就是公司职场的募捐活动,公司可以与联合之路进行合作,我认为这个太好了,这次的突破是联合之路的方法对中国非常适应。20年来我一直在努力但毫无结果,我在我老家温州慈善会,希望他们做成中国第一,我努力了十年毫无进展,所以改革从上到下是很不容易的。联合之路中国办事处随后在北京开会,讨论关于如何落地,如何把联合之路的基因植入企业:企业通过慈善会或地方的公募基金会进行公开募捐,募捐以后与草根NGO合作,让企业员工参与其中,支持草根NGO发展。这是联合之路对企业进行慈善基因植入,同时转基因给慈善会。一个企业捐款几万几十万,提取部分管理费,按照捐款人的意愿给当地社区的慈善机构。一个城市有一万个企业甚至更多的企业,这样的模式是可以让各个企业都做起来的,整个中国的公益生态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。这是改革是从下而上的,我看到了一个美好的前景。
要打造中国公益慈善的供应链生态圈,大家都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,用6+1的模式,和政府合作,期待大家一起打造一个充满希望的公益未来新生态。谢谢!
来源:CFF2008公众号